
摘要
2022年,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回收率呈波动下行态势,但降幅趋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机构多措并举保证催收工作正常进行,信用卡不良ABS产品回收率降幅明显收窄,整体波动趋缓。各发起机构产品的实际回收率呈现明显分化。
展望2023年,信用卡不良ABS基础资产回收率预计延续稳中有降态势,不同发起机构回收率的梯队分化现象仍将继续维持。证券层面逐单测算结果显示,信用卡不良ABS回收金额对优先档证券规模的覆盖倍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且中债资信的评级结果提前考虑了极端事件发生时基础资产表现下行对优先档证券本息兑付的负面影响,预计信用卡不良ABS优先档证券的信用风险仍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信用卡不良回收波动性相对较大,容易受到宏观行业等因素影响,仍需持续关注个别项目实际回收水平及信用风险情况。
一、2022年信用卡?
不良ABS回收表现回顾

1、2022年,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回收率呈波动下行态势,但降幅趋缓
从各发起机构提供的静态池历史数据来看,2017-2021年成为不良后的12期绝对回收率分别为35.81%、29.81%、23.93%、25.21%、22.68%,2020年初疫情突发导致部分本身资质较好的客户进入不良,随着防控措施的逐步落地,该部分客户还款能力恢复较快,致使短期内回收率蹿升,后又回归至正常水平,目前整体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降幅已逐渐趋缓。从长期来看,预计静态池回收率仍然延续缓慢波动下降态势。


2、2022年疫情防控常态化,机构多措并举保证催收工作正常进行,信用卡不良ABS产品回收率降幅明显收窄,整体波动趋缓
2022年全国疫情呈现局部地区间歇点状散发,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区防控体系搭建日趋成熟,防控经验充分积累,各机构也多措并举保障回收水平:一是催收机构通过跨区域调配催收资源、岗位间补充协调等方式来保证催收工作的正常进行,例如在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部分机构通过调度其它区域催收资源以支持疫情严重地区的催收工作,或通过资产包统筹分配等方式缓解催收资源区域分配过于集中的风险。二是发起机构加大对催收机构的激励力度以提升回收率,例如针对特定项目调配资金、提高催收费率,加大对催收机构回收工作的支持力度,以提升催收机构的积极性。三是发起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和回收考核以保障回收水平,例如通过责成部分资产的相关管户经理加紧催收工作,将回收考核压力自上而下落实到人,以保证达到目标回收率。从信用卡不良ABS项目实际表现来看,2019年-2021年当年新发行项目12期绝对回收率[1]水平分别为11.65%、10.27%、10.24%,整体上信用卡不良ABS的回收率水平呈现下行态势,但降幅明显收窄,与静态池表现趋势基本一致;从波动情况来看,历年新发行项目12期绝对回收率标准差分别为2.37%、2.49%、2.18%,其中2020年受疫情影响存在较大幅度波动,2021年新发行项目回收波动有所下降,整体波动趋缓。


3、发起机构的回收率呈现明显分化态势
从历史项目表现来看,各发起机构的基础资产实际回收率[2]呈现明显分化特征。从已发行信用卡不良ABS项目的实际回收表现来看,各机构产品实际回收率仍存在明显的梯队差异。其中,第一梯队发起机构主要包含大型国有行及个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该梯队发起机构催收管理体系最为完备,其基础资产回收率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资产回收率均值超过20%;第二梯队发起机构包括部分国有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回收率均值处于15%~20%区间;第三梯队发起机构包括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回收率普遍低于15%,部分发起机构甚至不到10%,梯队差异较为明显。

二、2023年信用卡?
不良ABS基础资产展望

1、2023年信用卡不良ABS基础资产回收率预计将总体趋稳,个别机构或有下行风险
宏观层面,2023年宏观经济水平有望总体回升,但仍需关注“三重压力”或对回收表现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稳经济各项举措的进一步落实,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恢复,将带动就业和居民收入情况改善。但仍需认识到,一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未消散,外部形势变化对经济影响程度进一步加深;二是居民收入修复速度往往较为缓慢,滞后于经济复苏,借款人还款能力仍存在压力;三是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国内或将面临多轮感染,对居民收入的复苏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行业层面,预计2023年催收行业强监管将维持常态,各银行逐步调整催收策略、加强催收机构管理,未来催收能力预计整体维持稳定。一是从催收行业发展来看,自监管大力整顿暴力催收起,催收行业一直在逐步规范中,2022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规范催收行为,此背景下催收公司的作业成本可能有所抬升、作业效率可能降低;同时发起机构合作的催收机构数量较往年整体有所减少,催收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连续四年下降,催收行业扩容趋缓,整体规模逐渐趋于稳定。二是从催收机构表现来看,近年来发起机构不断提高合作催收机构的准入标准,对于催收效果考核更加严格,除部分机构的回收率依然呈现比较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外,整体上委外催收机构的回收率在发起机构督导下趋于稳定。
基础资产层面,资产质量略有好转,回收跌势趋缓,整体而言预计2023年基础资产回收将总体趋稳,但个别机构或有下行风险,需持续关注。从资产特征来看,2022年已发行信用卡不良ABS的单笔平均余额和加权平均逾期期限的均值分别为3.66万元和6.78个月,较2021年分别下降0.62万元和0.49个月,资产质量略有好转。从过往回收表现来看,过去三年全市场发起机构历史回收率的跌势已有所放缓,但是2022年仍有部分发起机构实际回收率较上年明显下降,其中部分发起机构降幅超过5个百分点,中债资信将密切关注相关项目的实际表现动向。

2、2023年发起机构的回收率将继续维持分化
预计未来发起机构间回收率仍将继续维持分化。首先,各发起机构的信用卡客群质量本身存在分化,2022年,上述三类发起机构的信用卡不良率均值分别为1.71%、2.10%、2.31%,较2021年分别增加0.16、0.21、0.32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发起机构信用卡资产质量有所下探,且分化程度略有扩大趋势。其次,各发起机构的贷后管理综合能力、催收制度建设及催收资源配置等差异较大,导致各发起机构的不良回收能力参差不齐,实际催收效果存在明显的梯队分化。另外,考虑到近年来催收行业扩张放缓、发展更趋规范,各发起机构的催收体系建设已趋于成熟,各机构的回收能力将保持在一个稳定区间,发生剧烈变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未来各发起机构之间的回收率仍将持续维持分化。
三、2023年信用卡
不良ABS证券信用风险展望
信用卡不良ABS优先档证券违约风险较低。2022年,信用卡不良ABS基础资产回收率延续稳中略降态势,但优先档证券的信用风险较低。一是从宏观环境来看,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宏观经济状况有望稳步回升;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全面优化,各机构催收工作逐步恢复正常,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和市场交投情绪逐渐回到正轨,有助于证券本息的正常兑付。二是从评级测算来看,中债资信的评级结果提前考虑了极端事件发生时基础资产表现下行对优先档证券兑付的负面影响,通过模拟回收分布后置、发行利差缩小等加压情景,对优先档证券进行压力测试,产品现有超额覆盖可以为优先档证券正常兑付提供足够保护。经中债资信对逐单产品的持续监测,2022年信用卡不良ABS回收金额对优先档证券规模的覆盖倍数保持在1.66倍以上的较高水平,预计2023年也将继续维持。因此,2023年信用卡不良ABS的信用风险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信用卡不良回收波动性相对较大,需持续关注个别项目的实际回收水平及信用风险情况。从产品历史回收情况来看,由于信用卡不良回收仅依赖对借款人催收的回款,且容易受到宏观行业等因素影响,回收存在较大波动,比如在去年区域化疫情封控期及疫情防控放开后的短暂感染期,部分存续项目出现实际回收暂时不及预期或回收分布较为后置的情况。考虑到上述不确定性,预计未来实际回收仍存在一定程度波动,或对券端的逐期兑付形成一定压力,需持续关注个别项目的实际回收水平及信用风险情况。
注:
[1] 12期绝对回收率 = 项目自封包月起12期回收总额/项目初始未偿本息费余额。
[2]?实际回收率一般是指完整表现期(如36期)内的累计回收率,此处将表现期不完整的产品也一并纳入,使用表现期内的实际回收率推测得出,全文同。
声明
本报告由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China Bond Rating Co.,Ltd)(简称“中债资信”,CBR)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由中债资信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公开资料,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及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在任何情况下,我司及分析师对任何机构或个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如为合理使用的目的而引用本报告中的定义、观点或其他内容或刊发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我司对于本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